先天缺牙,医学上又称牙胚发育缺失,是指在牙齿发育的关键阶段,牙胚未能按照正常程序形成,从而造成牙齿萌出数量不足。正常情况下,儿童乳牙有 20 颗,恒牙有 28-32 颗(包含 4 颗智齿)。若牙齿数量明显少于这一标准,且排除了拔牙、牙齿脱落等后天因素,就可能是先天缺牙所致。
从成因来看,先天缺牙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。遗传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,研究表明,若家族中有先天缺牙患者,后代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会显著增加。这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牙胚的形成与发育,导致牙齿发育过程中断。
除了遗传因素,环境因素也可能在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(如胚胎期)发挥作用。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健康状况尤为重要,若孕期出现营养不良(尤其是缺乏维生素、钙、磷等与牙齿发育相关的营养素)、感染风疹等病毒、接触放射线或某些致畸药物,都可能干扰胎儿牙胚的正常发育,增加先天缺牙的风险。此外,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环境异常,如羊水过少等,也可能对牙胚发育产生不利影响。
那么,一旦出现先天缺牙,该如何解决呢?目前,口腔医学针对先天缺牙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年龄、缺牙数量、缺牙位置以及口腔整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。
对于儿童时期发现的先天缺牙,若缺牙数量较少且不影响咀嚼和颌骨发育,可先进行观察,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监测颌骨和牙齿的发育情况。当儿童进入恒牙期后,若缺牙影响了咀嚼功能或面部美观,可考虑进行修复治疗。常见的修复方式包括活动义齿修复、固定义齿修复和种植义齿修复。活动义齿适用于缺牙较多的情况,价格相对较低,但异物感较强;固定义齿需要依靠邻牙作为支撑,咀嚼效率较高,美观性较好,但对邻牙有一定损伤;种植义齿则是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来修复缺牙,具有功能接近天然牙、美观性好、不损伤邻牙等优点,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,但费用相对较高,且对患者的牙槽骨条件有一定要求。
对于缺牙数量较多、影响颌骨发育的患者,可能需要在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正畸治疗或颌面外科手术,以引导颌骨正常发育,为后续的修复治疗创造良好条件。
虽然先天缺牙的发生难以完全避免,但通过一些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。首先,备孕及孕期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,均衡饮食,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,尤其是富含钙、磷、维生素等与牙齿发育相关的营养素。其次,孕期要避免接触放射线、有毒有害物质及致畸药物,预防病毒感染,定期进行产检,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问题。此外,对于有先天缺牙家族史的人群,应提前进行遗传咨询,了解自身风险,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密切关注其牙齿发育情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